一周随礼上千元,回到中国“随份子”这件事就能把你搞得焦头烂额

发布于: 2016/08/03  12:22 am 更新于: 2016/08/03, 12:26 am

不知道华人朋友们有没有在美国参加过老美的婚礼,我想就算没有亲身地体验美式婚礼的浪漫,也都听附近的朋友说起过或是在影视节目中看到过。美国人结婚也喜欢选择“吉日”,大多选择六月,因为June的发音同罗马神话中掌管爱情和婚姻的女神朱诺(Juno)相似,所以选在这个时候结婚会受到祝福。婚礼会在教堂举行,新郎身着西装,新娘身披白纱,在上帝的见证下念誓词,交换戒指,接吻,结为夫妻,想想就觉得特别的浪漫。
然而因为我还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也描述不出来那种美丽的心情,作为“看客”,参加美国人的婚礼,最让人感叹与激动的就是:不用随份子钱呀!
美国人结婚亲朋好友到场都不需要带红包,虽然美国也讲究结婚送礼,但完全没有中国那么挠头。相比直接送现金,为新人带一份实用的结婚礼物,不用太昂贵但却是生活中用得到的东西是美国人普遍的做法。而且在美国新人结婚前一般会在某个百货公司,像是 “梅西百货公司”代办礼品,在百货公司挑选他们喜欢需要的礼品登记在商店的系统里,然后通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亲戚朋友会来到这里查看新人登记的礼单,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经济能力选择要送的礼品。只要买下了某样礼品,商店的电脑系统也会记录下来,这样新人就可以从商店电脑中看到一个“谁送了什么礼品,花了多少钱”的完整清单。
如果没有赶上去商店挑选礼物也没关系,可以送给新人不同商店的礼品券,让新人在有需要时自己去购买,礼品券的面值在10美元到20美元之间就可以,根据与新人的亲疏关系不同。如果经济条件不好,送张贺卡都是可以的。
总体感觉美国结婚送礼都是很公开透明的,更实际也更实用,没有过度的比较,社交与感情也都变得更加单纯。
为什么作为中国人会对美国的结婚随礼如此感叹,其实还是因为中国的随礼文化给人的压力太大了。我在中国有参加过一次同学的婚礼,这个同学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和她的关系还不错。但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婚礼,这到底应该随多少钱着实把我搞蒙了。我就上网查了查这个“结婚随份子的水平”,看来不光我不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有人说一般关系普通的朋友200-800元之间,若是更为亲近的朋友那要随1000元左右。但是这又跟所在地区的城市消费水平有关,总之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我还是问另外一个同学,就和她给了相同数额的份子钱了事。
“随份子”应该算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独特产物,一开始就是只在婚礼时由亲戚朋友凑份子钱,帮助新人一起举办婚礼。发展到如今就不光是结婚了,生孩子要随礼丶乔迁要随礼丶开业要随礼,家里有人过世也要随礼,难怪就连生活在北上广的很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也抗不过几次随礼。尤其是到了十一黄金周,简直就是结婚周,一周碰上好几家结婚。据相关数据,77.35%的市民在十一期间收到各种请帖。南京一位徐女士说:“十一长假身边的朋友都忙着完婚,估算一下,我参加了三场婚礼得至少付出2000多元。”(来源:问卷星数据)真让人想大喊“还做朋友的话就下个月再结婚!”
我想“随份子”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古代,人们在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拿出一点钱或是一些礼物去祝贺,一是为了帮助新人减少开支丶互相帮衬,二也是为了沾沾喜气。
只是如今中国的随礼文化已经远不是那么单纯,让人头疼。
随得多就是关系好?
大家看一些关于中国 “随礼”的介绍,都有一句是“根据亲疏关系”,也就是关系亲近的就要随得多,关系疏远的就可以随得少。大家也都是按着这个做的,若是那个关系亲密的随礼随得少了还容易遭人诟病。也有类似事例,原本关系亲密的朋友因为随礼随得少,心中产生芥蒂,后来关系反倒疏远了。有的人虽然经济条件很紧张,但是因为是关系好的朋友结婚,为了以后还能保持住这份“友谊”就要咬着牙随份大礼。

朋友间的感情在这一刻似乎就只是那几张纸上的数额,数额大就可以代表感情深;也有可能因为这数额小了,感情也变淡变没了。以前说“谈钱伤感情,现在是别跟我谈感情,伤钱!”虽说,既然感情深你就多随些钱也是应该的吧,但若真是用钱来衡量关系,想想也真是让人寒心。
随份子一定要“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也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这随份子也要 “礼尚往来”。若是今年他结婚我随了礼,明年我结婚他没来也没随礼,那我不是亏了嘛。最好还是我当时随礼给他多少他就给我多少,谁也别欠谁的。如此看来,这“礼尚往来” 也变成了形式主义,走走过场不带一丝感情。

随礼也要互相攀比?
还有的情况是随礼的多少关乎面子问题,随得少了容易让人看不起,在现在这个社会,包一两百块的红包都让人拿不出手。虽说中国人是“爱面子”,这“爱面子”并非都不好,但若是过分爱面子,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得不偿失了。
人情社会不得已的人情消费?
“随份子”这件事已然成为中国社会的大问题,我们现在都叫“人情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万一有个求人办事的,没朋友多可怕。在人情社会中生活,就避免不了人情消费,没有这人情消费,没有这结婚随礼怎么来维系关系呢?根据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家庭的人情支出,占总收入比22.1%。对于很多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人情消费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了。只是作为一面小旗只能随着整个社会的大风向飞扬,想想这些情和债,实在是令人十分的无奈。
这么一比较,光是结婚送礼这件小事,生活在美国的你们是不是省心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曾经因为这随份子的事情而头疼过,你又是怎样看待“人情消费”的呢?
欢迎来和我们分享。

©
版权声明
西雅图华人资讯网版权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SeattleChinaRen总共有3825条点评, 3400次评分
美国心方向留学移民咨询
Review by 赛末点 at 09/01/25
文书里的“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