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时间5月24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瞄准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自主的国际结算系统正在提高存在感。调查显示,中国自主的国际结算系统在2015年10月启动后,加入的银行有865家,遍布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而被美国定为经济制裁的国家:俄罗斯和土耳其也加入了其中。
据报道,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又称SWIFT,是国际银行之间的国际合作组织。SWIFT成立于一九七三年,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已使用SWIFT系统。SWIFT总部设在总部设在比利时,结算额每日达到5万亿~6万亿美元。美元结算,形成了SWIFT支撑美元主导权的状况。
不过,报道称,中国自主结算系统启动后,美元有可能“被抛弃”。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引进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并以英语办理业务。每笔交易即时结算,扩大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由在该系统开设账户的“直接参与银行”和通过直接参与银行接入的“间接参与银行”构成,只要与任意银行完成交易,就可轻松将资金转移至中国企业的账户。

据了解,截至2019年4月,包括中资银行在内,全世界有865家银行参加该系统。按所在地来看,日本有三菱UFJ和瑞穗这两家超大型银行丶21家地方性银行丶7家外资银行的东京分行等总计30家参加。两家超大型银行的中国法人成为直接参与银行。
除此之外,遭到了美国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有23家银行也在中国自主银行结算的系统里。还有土耳其,也有11家银行参加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不过,报道分析也表示了,人民币想要通过这一方法成为轴心货币的道路还很长。截至2019年3月份,人民币在SWIFT的资金结算额中的份额仅为1.89%,低于美元丶欧元丶英镑和日元,排在第五位。与每天收发3000万件以上电文的SWIFT相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规模仍然很小。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