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不经意间就会读到对比中美医疗的文章,很多都把美国医疗描绘得天花乱坠,从而比较出中国的医疗制度的各种不尽人意。好吧,作为工作派遣者的家属,我也享用美国的医疗保险了,那么美国的医疗保险到底有多好呢?
首先,美国的医疗分的很细。无论是否美国公民,入境后使用公司的医疗保险,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牙科医生和眼科医生,自己指定的哦,我再也不用去医院排队等医生啦 约好了医生们去做检查,他们就给你建档案了,以后有什么事情,直接一个电话找指定的某某医生,人家对你的情况了如指掌。据说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见牙医的,十有八九都被建议了深度清洁牙齿。。。 本人周三看牙医,估计也是同等待遇了
再说上海,去看次病,全靠病人口述症状,如果用医保卡,而且医生负责任点的,就翻翻你那厚厚的病历卡,看看之前病史,但更多的是病人5分钟说完症状,医生就直接配药下一位,或者就是安排各种检查了。排队要1到2个小时,真正捞着跟医生面对面的,需要掐秒表计时。
现在回到美国,美国的医疗就真的是天堂吗?
是的,前面说到不用去医院排队了,但是,你知道约个医生要多久吗?请提前2周!!!医生的工作时间基本是一周4天或5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上下30分钟都有可能,一旦过了工作时间打电话,语音留言直接说,如果您是紧急医疗需求,请拨打911,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考虑到大多数美国人都是周一到周五上班,有些诊所周六上班,然后挑个工作日放假。所以一旦选定了某个诊所,一定记得要留诊所的休息表,不然如果有什么事情要找家庭医生聊聊,要么乖乖等诊所上班,要么就直接911吧。
医生在美国是个很吃香的职业,当然压力也很大,监管得严格啊。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然倾向于有个讲中文的医生咯,不然医师开口一堆专业术语,我当场拿本字典也来不及翻译啊。我们的医疗保险网络中,离我们居住地比较近的有7个讲中文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觉得很多? 哼哼,你开心早了。
我用了近40分钟来打电话,拨过去先听一遍机器录音,听仔细了哦,别以为拨0就会转去前台,有些是拨1,有些拨星号,有些更复杂的还要选语言(没有中文,在英语和其他我听不懂的语种间选择。。。)
结果,第一家诊所的中文医生休假去了;第二家的是个女医生,不过不再接新病人(好高级的理由);第三家每天只接受一个预约,今明2天的都约满了,后天早点打电话过来试试运气吧。。。第四家只在每周五早上接受新病人预约,周五请早吧您;第五家电话号码是错的,打去了失业中心;第六家跟第二家是同一品牌不同分号,所以还是不再接新病人,第七家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理由了。反正约了一圈,我哪个都没约到,只好又找第一家,老老实实地问清楚医生回来的日期,然后约在了7月底去见我的家庭医生 这要是个急诊啥的,我估计就久病成良医了。
另外,美国的医疗是有自费部分的,最费钱的那块叫deduct table, 翻译过来叫抵扣基准?比如说,我家那位的医疗抵扣基准是2,000美元一个人,就是说在我们没花掉这2,000块之前,医疗保险是没得报销的!而我工作的那家公司,抵扣基准要2,900一个人,更坑爹啊!
好在某人的公司提供了补充医疗保险,就是2,000元以内的医疗费用,可以找公司全额报销。在这种情况下,我毫不犹豫地取消了我自己公司的医疗福利,完全没法比啊。少扣点保险费,我拿到手的工资还能高点呢
而在美国看病怎么也没法省掉的那块就是Co-pay了,这个是指门诊费还是自费部分?这是无论如何都要交的。比如总共医疗费用为10块,Co-pay比例是10%,那么自掏腰包1块钱。
说到这里,还觉得美国医疗福利好吗?最起码我没觉得这里是天堂 当然啦,如果看病实在没钱,诊所也就真的免费给你看了,完全免费。换句话说,就是大多数美国人缴的医疗保险都拿来帮助穷人了。
而但凡还能付得起医疗费的人,都不会选择免费医疗这一条不归路,因为,美国有个叫做信用分数的东西。分数越高,信誉越好,如果以后买房子找贷款什么的,无息贷款不是神话!(可惜,存款也无息)所以,怎么能随随便便留个无力支付医疗这样一个超级差的信誉记录呢?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建议在美国要健健康康地活着,因为看病真的很贵。不要以为每年2,000美金作为抵扣基准是个天文数字, 因为要是这样的话,就没人选这家保险公司了。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