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不幸福的美国华人去这些地方看看!华人先祖当年苦极了

发布于: 2016/08/31  2:47 am 更新于: 2016/08/31, 2:47 am

媒体最近报道,旧金山湾区北岸虾寮中的最后一位“遗老”关敏(Frank Quan)去世。这个被称为虾寮的中华营地村(China Camp Village)见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人在美国生活的一段历史。关敏老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而且他为华人虾寮的保留做出了很多努力。上世纪70年代,关敏本人致力于把虾寮改建为州立公园,当时开发商把占地36英亩的虾寮捐出来,则有了现在的China Camp。

图中穿格子衫的老人为关敏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年正值加州淘金热,第一批华人踏上美洲大陆,之后1880年左右一些华工来到了位于马林县(Marin County)圣拉斐尔(San Rafael)的地方安家,建成了自己的村落,这些华工全部都是广东人,“寮”在广东方言里有村的意思。这些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华人,选择了他们熟悉的捕捞业来谋生。他们把捞上来的大个鲜虾放到旧金山市场去买,小个的则煮熟后晒干加工成虾米销往中国或东南亚一带,虾壳和虾头则碾碎成粉做成饲料或废料。总之捞到的虾米一点没浪费。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当时随淘金热前往加州的华工(资料图)

虾寮经济在1900年代初遭到严重打击,因为美国政府把出口虾制品定为非法,而最好使的袋网(bag nets)捕虾也被禁止。很多华人被迫到别处谋生,到现在只剩下关敏老人一人独守这里。在他去世前,他还经常捕鱼,维修虾寮内的历史建筑和设备,并且经营一家小饭馆。他家已经有好几代人经营它了。到周末时,他还会下厨给公园游客烧饭煮菜,他的拿手菜是蛤蜊周打(clam chowder)。关敏老人在世时被称为虾寮的活历史。




写到这里,小编不禁感慨,最初来到美国的中国人,遭遇着严重的歧视丶暴力和政治压迫,而当今的美国华人,大多过着比较体面的生活,特别重视学历,在工作中的职业地位也较高。而在美华人,身份和地位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逆袭,是因为华人忍辱负重丶吃苦耐劳又充满智慧,一步步拼搏出来的。而在美华人,不应该忘记那些中国人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而像虾寮这样的华人生活历史遗迹,在美国还有很多。


天使岛

二十世纪初许多来到美国的中国人都是从这里先上岸。1848年,第一个中国人到达了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眼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飘洋过海来这里“淘金”,美国国会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以限制从美国西海岸登陆的华人人数。1910年“天使岛”开始用来囚禁那些试图进入美国的华人。当时华人移民在天堂岛的生活状况极为恶劣,不大的房间里摆满双层床,里面挤了100多人,一天只提供8美分的伙食,难以下咽。更绝望的是这些移民还要在异国他乡等候漫长的甄别审查丶检疫,甚至遭到裸体搜身。等待的结果也许是许可进入美国,也许只是遣返回国,失望而归。这个小岛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成了军事基地。军人退出这个小岛之后,在华人社团不遗余力地争取下,小岛上的建筑得以修缮保留,“天使岛”也被辟为州立公园,成为美国的一处“历史古迹”。


如今这个州立公园适合散步丶骑脚踏车丶划独木舟等休闲项目,当你从容地踩着单车,享受着岛上的宁静,你可知这份悠闲多么地来之不易!


“爱乐”墙

美国加州中部沿海小城圣路斯奥贝斯泊保存着一处最早移民到美国的华人的遗迹。这一处景观,全世界绝无仅有,它是在停车场里。停车场的外墙上,用彩色的马赛克镶嵌着“爱乐”两个中文字,在停车场一层的一角,是一个永久性的中国移民文物及图片的小型展览。

原来在1997年,该市想对一公共停车场进行扩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地下的一些瓷器及瓶罐,很多100多年前华裔的遗物因此出土。

而墙上“爱乐”这两个字的来历据说和早期的华裔移民黄安有关。祖籍广东梅山的他19岁时来美国淘金。在等候招工的时候发现,当叫到“黄先生”时,居然有十几个人答应。为了能更容易被招上工,他就想找到一个有个性的称呼,于是他把身旁箱子上印有的“louis”作为自己的姓,从此他的英文名就是“An louis”。而“爱乐”两个字,则是“An louis”音译。

由此可看出当时华工的上岗竞争有多激烈,那时的中国移民,没有文化,只能来美国做些苦力活,为了能得到一份工作也是斗智斗勇,想尽各种旁门左道。而如今19岁的在美华人,大多都还在大学课堂里享受着高等教育。
中国屋

位于南加圣博纳迪诺县的“中国屋”是该地惟一一处中国城遗迹。“中国屋”修建于1919年,曾是华裔农民工和水渠工的住所。据早期见过当年“中国屋”里面居住的居民的人回忆,当年“中国屋”的大门颜色是红色的,其中居住的华人每天清就排着长长的队伍去做工。这幢建筑临街一侧开着一间杂货铺,居住在“中国屋”的居民会到店铺中购买大米和其它华人用品。小孩子还可以在店铺里购买到鞭炮。如今中国屋已经成了一幢破败不堪的建筑,被列入全美历史遗迹保护基金全美最濒危遗迹名单。

当地政府曾试图申请拆除“中国屋”,但是在南加州华人历史协会等团体的努力下,中国屋保住了。这个小屋的红砖墙内包裹着说不完的华人故事,经过适当的重视与管理,“中国屋”可成为当地社区的一处纪念碑,它可提醒民众那些中国移民曾在美国历史上作出过的贡献。


河滨市“纪念亭”
 
地处美国内陆的河滨市,尽管亚裔人口并不算多,但也存在着早期来美生活的华人遗迹。位于Mission Inn路与Orange路上的河滨市公共图书馆前,坐落着“华人先民纪念亭”,象征着早期华人先民拓荒史。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华人就在在河滨市这里从事栽种柑橘,并协助兴建铁道丶地下水等。他们协助引进多种柑橘品种,并发明柑橘包装法。直到1988年,这些华人先祖在这里生活过的遗迹才被挖掘出来。其后移居此地的华裔,希望通过建纪念亭的方式,替先民留下足迹。这座纪念亭至今有20多年历史了,它不止是一处具有中国色彩的地点,更是见证华裔移民在河滨开垦的那段历史。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华人历史记忆的传承正面临危机,尤其对于新生代华人而言,了解华人先辈在美国的艰难奋斗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你现在在美国的精彩生活!



在美国的华人生活历史遗迹还有哪些?对美国早期华人的奋斗历史你还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

©
版权声明
西雅图华人资讯网版权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SeattleChinaRen总共有3825条点评, 3400次评分
美国心方向留学移民咨询
Review by 赛末点 at 09/01/25
文书里的“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