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 20470
经验 20472
智慧达人 智慧达人

三伏天气温高易患上热射病

发布于: 2014/06/19  6:00 am

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引起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发热丶哮喘丶呼吸困难丶血压升高丶呼吸衰竭等病症。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丶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丶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丶肝丶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丶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丶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丶急性肾衰竭丶肝衰竭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丶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丶帕金森病丶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丶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丶休克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丶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丶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的治疗: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丶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丶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丶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丶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丶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丶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丶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丶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热射病:
1丶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丶曲池丶十宣丶曲泽丶委中丶金津丶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2丶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取大椎丶曲池丶合谷丶足三里丶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丶麻丶痛丶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丶十宣丶委中丶阳陵泉丶少冲五穴,以点掐丶按压为主,每穴点掐丶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来源:网络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SeattleChinaRen总共有3825条点评, 3400次评分
美国心方向留学移民咨询
Review by 赛末点 at 09/01/25
文书里的“Gap...